近日,西安公布造28个人工湖的计划,斥资百亿打造“八水绕长安、九湖映古城”盛景,被称为西安“造湖运动”。
而在百湖之城武汉,却因近十年的“填湖运动”,湖泊面积减少约1万亩,武汉城区的湖泊总数亦从建国初的127个锐减至目前的38个。
今年夏天,武汉市政府迫于压力,掀起“治湖风暴”,部分占湖面积还将采取“挖地还湖”。
9月5日中午,记者前往位于武汉市武昌区的沙湖,该湖在今年初曾因填湖造楼被曝光,但从家住湖区周边的居民处了解到,目前沿湖工地仍正在进行多个工程的施工,但暂未发现新的填湖事件。
“填湖主要是为地产开发,相对在中心城区搞拆迁,填湖拿地成本较低。”中国人民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执行副院长毛寿龙分析说。
武汉填湖与西安挖湖
在沙湖边,一处名为“武汉电影乐园”的施工项目正处于填湖增加的土地上。沙湖周边的排污渠工程也正在进行,十几台挖掘机停放在湖边,还未完全晒干的新泥紧贴着湖岸堆放。多位已在当地居住了多年的居民称,堆放泥土的地方,正是去年填出来的土地。
填湖之痛让武汉体会深刻。
以沙湖为例。历史上的沙湖颇负盛名,明洪武年间,沙湖面积有将近万亩的规模。20世纪80年代开始,因为各种工程开工以及城市规划建设需要,沙湖开始被填。
如今,这座曾仅次于武汉东湖的第二大城中湖,如今湖面面积降至4617亩。湖区周边商品房和写字楼林立,湖面在楼宇的包围下,早已难见历史中的开阔湖景。
而与此同时,在古都西安,当地则正试图以强势的经济投入,改造城区地理现状,打造其“八水绕长安”的旧时美称,媒体称西安拟投百亿在区域内造28个人工湖,预计完工后总面积将达30平方公里。
今年8月前,西安水利部门公布一项计划,未来将用5至10年时间建设改造“八水九湖”。到8月16日,该计划中的数字大幅跳跃,9湖变成了28湖。另据当地官方信息称,28湖中,已建成13个,规划在建的15个。
计划中较为突出的一个目标是重现已消失于历史中的昆明池,依据规划,到2020年,昆明池修建完成。此外,环绕着昆明池,还将出现四个特色各异的风情小镇,兴建一座60万人工作生活的田园新城。
一个开挖湖泊,一个侵占湖泊,仿佛是两个极端,却殊途同归。
土地财政驱动力?
《武汉地理信息蓝皮书》显示,上世纪80年代以来,武汉的湖泊面积减少了约34万亩;从2002年至今,武汉的湖泊面积减少大约1万亩,其中取得合法审批手续填湖的占53.3%,非法填湖者占46.7%,地产项目开发是主要用途。
近年武汉的沙湖、南湖、汤逊湖等地,商业楼盘纷纷拔地而起,且大多是填湖而成。备受关注的沙湖附近,地块紧俏,填湖建成的“水岸星城”等均价在18000元/平方米左右。
在西安,据媒体报道,西安东郊新挖的雁鸣湖修建尚未完工,周边已房产林立,且房价不菲。当地官员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称,政府看到了水和土地资源联合开发的价值,人们喜欢傍水而居,导致水面周边土地升值。毛寿龙说:“10亩地,如果5亩是商品房,5亩是湖,其价格绝对比10亩地的商品房值钱。”
对于今年武汉市政府高调掀起的“治湖风暴”,在南湖边办公的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乔新生表示并不看好,他表示说:“城市拆迁需要故事,不管是造湖还是填湖,政府都会编造各种各样的故事。相信我,今后还会给出新的说法。”
对于武汉的“治湖”鲜见成效和西安的大举挖湖。毛寿龙分析其根本原因在于地方土地财政。目前各地普遍面临经济下行压力,为刺激GDP,各地“大拆大建,各显神通”。“搞商业开发不好说,就打着旅游开发、建设公共设施的旗号,挖湖和填湖建公园,都是地产利益的驱动。”
这似乎与西方经济学家凯恩斯的“挖坑理论”颇为一致:经济形势不景气,找人挖个坑,再请人填上,就可以刺激经济。
标签: